在明愛專上學院就讀的四年寒暑中,我沒有後悔,而且非常高興選擇了修讀社區研究。在這四年間,我對於社會政策、性別研究、文化研究等不同方面都有不少認識。除了在課堂上的教授外,我亦能夠在政黨中參與實習,擴闊視野,確切了解到社會上基層人士的需要,這些經驗促使我對於服務基層人士更感興趣。我現時主力負責基層社群發展及青少年工作,正好可以運用到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理論,為基層社群爭取權益,幫助他們的身心發展。
在修讀社區研究的學士課程的四年間,我接觸到社會上很多不同的議題,包括性別平等、安老政策等等。透過學習理論、鑽研不同議題,慢慢培養出對多個範疇的興趣,而安老服務就是我最感興趣的範疇 。另外,我在三年級時更在立法會議員辨事處實習,跟進安老院舍修例的工作。因此,我很感激明愛專上學院開辦社區研究這個課程,令我變得如此關心社會。過去的學習讓我得以在安老服務機構任職。未來我計劃進修,繼續在社福界發展。
明愛專上學院 — 在這裡我遇上了一班互相扶持,互相包容的同學!遇上了向學生教導知識,真心關心學生、願意付出的老師!這是一間充滿人情味的學校!
在我反思我在過去的社工教育經驗時,我不得不提一提我特別的身份—新移民。我來了香港有7,8年了,但是我的口音問題令我十分介意。不少剛剛認識我的人總會問我一句:「你來香港多久了啊?」這句話似乎明顯區分了我和香港人的身份,令我在這個環境中有些格格不入。而隨後爆發的雙非孕婦,搶奶粉事件和佔中使我越來越糾結一個問題:「我是誰,香港人,還是中國的香港人。」我開始變得敏感,生怕周圍的人「揭穿」我非香港人的身份。在這兩年的學習中,我有四個詞語印象十分深刻。第一個是身份認同(role identity),由於環境和文化背景的改變,我在身份認同上產生疑問,特別是在兩者身份有衝突時,這種矛盾的感覺更令我無所適從。第二個詞語是他者(others),7年的申請期限似乎是一個很好區分新移民的方法,而這也同樣象征著一個評論資格。7年時間里,新移民要「努力」洗去自己大陸的背景成為香港人,而7年之後新移民才可以很坦然的稱呼內地人為「大陸人」,來評論他們的過失。而最後兩個詞語是同化(Assimilation)和融合(Integration)。在讀社工課程以前,我會困惑自己的身份,而無意間在慢慢適應主流文化,去附和其他人批評大陸,而下意識的摒棄了以前的背景。而在兩年各個的浸淫中,我開始學會如何去看待我自己和處理自己的身份,做到真正的融合。我的身份背景不是我能決定,也不能輕易抹殺。它塑造了我的思想和視野,而當我接受一個新的文化時,以前的經歷決定了我現在面對的態度,我要學好如何保留自己文化之餘,又能融合新的文化中。
數年前的我從未想過自己會得到一個學士學位。感謝帶領我來就讀明愛專上學院的心理學家。沒有自信、常對自己抱著悲觀心態的我經過老師們屢次鼓勵與支持下,終於完成了這個豐富的旅程。感謝天主,每次當我在聖堂跪下哭求時,袮扶持並安慰了我。感謝每一位對我付出過的老師,特別是心理學科的老師們,在我迷惑時引領了我。
回想起學習過的心理學知識,全都能在生活上、工作上應用得到。老師在這裡教的,不只是學術上的知識和技能,還有生命的路向。最重要的,是在過程中令我更加了解自己,重新建立了實在的自信,並裝備好自己,為有需要的人奉獻。
記起每刻和各位同學一起努力的時光和老師們的指導,都會嘆息光陰似箭。從明愛畢業後,我將會進修有關言語治療課程。將來或會有更多的難關我要面對,然而現在的我已有足夠的準備和信心去應付各種困難。希望自己日後能回饋社會,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。“When life is too hard to stand, kneel.”
心理學是一門探討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學問。我一開始接觸心理學時,原本抱著一個興趣的心態去讀,帶著自身問題去探討當中的奧秘。在明愛專上學院讀書過程中,學習到各種心理學理論和知識,讓我學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各種事情。在老師們的教導和關心下,讓我更透徹了解心理學引人入性地方。從實驗研究中,我深刻明白到知識建立是得來不易,凡事需要不斷嘗試與調整才可以得到新的發現和領悟。
我認為人生亦是一樣,從學院畢業後,我將會走到下一個新階段。希望在未來可以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與經驗幫助身邊的人。
社區研究政治學、社會學、文化研究、性別研究四大範疇。這四大範疇都是環環相扣,互相牽引,同時在整個課程中老師們也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度,能夠讓我們宏觀地去觀察和分析不同的事件,從而探索自己的專長。
社區研究課程讓我了解到社會上很多形形色色的「規範」,而對社會來說:遵守規範是有實際需要的,衝擊規範的人,不管理想如何崇高,只要違反主流傳統,便被視為謬誤、叛逆、妄自尊大、唯恐天下不亂,但當中的對與錯由誰來定呢?然而,這些所謂的「規範」,不但限制人們的合理選擇,而且也妨礙了社會的進步。
畢業後我曾在一間社區組織做全職行政幹事,所做的是一些落區與街坊互動的工作,如社區放映會,讓更多街坊可以表達他們對社區的意見,讓他們知道誰都有權去發聲,誰都有權爭取合理的權益。
而在整個學習上最大的得著是:不論結果是好是壞,在過程中有著同行夥伴一起堅持信念,交流和合作。沒有人就沒有社區,因此聚集一群人在當中有交流合作,從而一同凝聚社區,這是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從來,社區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,因為每天都要面對著居住的地方。正因如此,我們有必要及更深入地研究社區,討論我們所居住的地方,檢討相關的生活文化、政策及措施,甚至將自身的想法帶進我們的社區。這一系列看似普通及平凡的技巧,其實背後藏著相關的理論及學問。所以如何將社區提升至學術層面,甚或真正做到融入社區,這正是社區研究這一科目的魅力之處。
來年我亦將升讀嶺南大學的文化研究碩士,希望可以在新環境將學習到的理論及技巧學以致用,加以發揮及擴闊我所學。
在過去四年的學習生涯中,我的生活絕不枉過。從一開始對心理學只帶著少許興趣,到今天我可以說我真的熱愛心理學。因為老師們的鼓勵、協助和關愛,令我決意把心理學視為我的終生事業。
在學習的過程中,我學會面對失敗,並從失敗中學習。老師們的適時協助和無私的關愛,令我很快能從失敗的經驗走出來,並加強了自己對心理學的熱誠。
明愛專上學院的生活,豐富了我的生命。去年,我擔任社會科學系系會的會長,肩負的責任及職務,帶動同學了解社會。期間,我有機會參與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及大大小小的政治會議。這個職務,讓我瞭解如何推動群眾關注時政,增加大眾了解生活與時政息息相關之處。這些經驗令我領會到更難走的路,只要堅持,沒有事是不可能。
將來我希望能成為一位傑出的社工。這是我的夢想,也是我的人生目標。追尋多年的夢,教會我努力和堅持。多年來,我不斷裝備自己,學習更多新知識,助我成就夢想。今年,我將完成香港教育大學社會政策碩士課程,為將來修讀社會工作課程,作好準備。
短短三年時間,我在明愛專上學院的經歷,在我腦子裡,確是儲存了不少難忘的回憶。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。當初,我真不知道如何和同學相處,經過同學和老師的鼓勵,我嘗試開放自己。
心理學不只是幫助別人,亦幫助了我更認識自己,發掘自我。在明專的日子,我認識了一班親密的戰友,和同學一起並肩完成功課,一起融洽相處,一起快快樂樂學習,這一切都是緣分。
此外,老師實在投放了不少心思教導學生,驅使我們主動汲取更多知識,提升學習水平。最難忘的當然是實習,機構的實習工作令我得到更多的啟發,從而思索往後的出路。我將完成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輔導碩士課程。我立志將來成為一位老師,培訓人材,為教育作出貢獻。
Please refer to the English version.
首先,我要感謝所有的導師、同學和於明愛專上學院遇到的每一個人。學習了不同的心理學知識後,我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我的工作場所,例如:與不同的同事作效溝通,亦有效地與人合作。此外,完成課程後,對我的個人成長也有重要的啟發。修讀心理學課程影響了我的生活態度及對世界的看法。有時候有,人控制不了生活中的事情,但可以學習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理解。當生命給你又酸又苦的檸檬的,就把它做成又甜又好喝的檸檬汁吧!
如果沒有在明愛專上學院修讀心理學學士課程,或許現在我不會在香港城市大學升讀教育心理學碩士課程了。在明專,我學習了不同的心理學專業知識,例如:如何規劃及執行學術研究、輔導技巧等等。為升讀碩士課程,打好基礎。 在明專的學習歷程,讓我更清晰自己的想法、目標,將來的路。當初,選擇修讀心理學時,我的確對自己的前路感到惘然,不知自己將來能從事什麼職業。但透過老師分享他們自身的經歷,介紹不同方式的出路,甚至提供實習機會,使我了解及釐清自己的興趣和想法。再者,他們的鼓勵和肯定更成為我的強心針,令我相信自己的能力。我決定選擇繼續升學,在心理學這門專業學科繼續發展。
心理學加深了我對人們行為及思維的理解。在明愛專上學院學到的理論和知識,再加上老師分享的自身經驗,為我打好學術基礎。此外,明專提供了寶貴的實習機會,讓我明白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性,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於工作中,更令我有學習的動力。我將完成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院的教育心理學碩士課程,我希望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踏入社會工作數年之後, 發覺知識的重要性。以往讀書的理論, 說起來很容易, 但當面對實務工作時, 箇中的千絲萬縷真是非一個又一個的理論可以解釋的。與服務使用者的接觸越多, 越看到自己的渺少。很多對人的理解, 心理上的想法, 選擇面對問題的手法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, 而這個決策總有著背後的意義。有時, 服務使用者都不理解他們背後的想法, 產生很多迷惘和不安。我很想繼續讀書, 學習更多的知識, 發掘對人的了解, 與他們繼續向前走, 共同成長, 達致助人自助之路。(Bell)
在這裡認識到不少有心人, 大家有著共同的夢想, 各為了夢想而努力。就讀學位, 為了不是升職加薪, 而是為了彌補工作上的不足及自我增值, 為將來夢想的工作而努力。事隔一年, 我在入學面試時曾告知考官, 一直以來的夢想為入職家庭服務中心。一直從事長者服務, 中心所服務之區域為貧窮地區, 個案複雜程度橫跨多項服務, 包括涉及虐老等家庭問題。然而, 因資源所限, 多間機構未能受理, 我們負責之個案在其他長者服務機構下順利解決。此情況下, 更令我燃起再進修之決心, 毅然報讀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, 藉以增進知識與技巧, 為未來而努力。在明愛讀書期間, 認識了不少有心學習的同學, 一起為自己的前程而努力。現時學院正值發展階段, 學校的名聲仍需我們努力地建立, 但願學校終有一天, 成為香港第一間天主教大學, 繼續培育社工人才, 頁獻社福界。(Ming)
轉眼間在明愛讀了已經一年, 感覺又愛又恨。愛的是認識到一班同路人, 互相支持和鼓勵, 而令我真正感受大家庭的感覺。恨的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, 很想珍惜與這科的老師和同學相處的感覺, 能夠再成為學生的感覺, 真奇妙。而為何我會再次選擇讀這科呢? 我也經常跟自己說:「全職工作和兼讀夜校的生活一定很辛苦!」但我卻沒忘記自己一開始踏上這條路的原因,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來幫助, 協助, 分享給更多青少年, 與一眾同路人向目標前進。 (進仔)
來到明愛讀書, 首先覺得師資很不錯, 大部份老師很有心, 如外界般說在外誠聘不少有才幹的老師, 而且他們常鼓勵學生, 給予學生動力。應屆兼讀課程的同學們, 讓我十分感動, 同學們的思想清晰有理據, 學習態度良好, 做小組項目功課時各盡本份, 每每在晚上, 假日都發奮學業, 即使許多工作十分忙碌, 也盡力出席每一次課堂。學校環境寬闊, 足夠讓不同科目的學生使用, 亦有公眾空間及學生休息室等。(Shirley)
作為一個半工讀的學生,要平衡生活、工作、讀書真的一點也不容易。工作數年後再次踏入明愛,相遇到很多熟悉親切的面孔,他們是朋友、同學、亦成了今天的戰友。在上課的時候,亦體會到明愛老師的用心教學和準備,每每在學習過程中,讓自己重新審視社工價值、社工角色甚至自身的定位,似乎做人的工作,是沒法子不持續學習,然而同學們也是來自不同機構、不同工作領域的專業,這讓自己明白到社工的知識領域本就很廣闊,愈學習就會愈發現自己只不過懂得的少許冰山的一角,不自覺也會謙卑起來。希望各戰友們在這三年的學習路上,互相給力,在忙碌的香港生活裡仍然可以愉快學習,吃力但有所得著。(伍嘉恩)